抖音双开功能对流量有影响吗知乎_抖音双开功能对流量有影响吗知乎怎么关闭

阿胜 88 0

王宝强之事又一次证明:微博真抖音双开功能对流量有影响吗知乎的逆袭抖音双开功能对流量有影响吗知乎

  王宝强估计是唯一能够如此强抢奥运会风头的男人了。

  一夜之间,中文世界的讨论焦点似乎都是王宝强,娱乐新闻自不必说,不少娱记都痛心疾首地求明星不要在周末深夜发重磅声明,因为真的很影响睡眠。

  各种营销号也在忙得不亦乐乎,都在“碰瓷”,蹭热度,说什么“心疼王宝强,只要名字里面带有‘王’字,‘宝’字,‘强’字的顾客都直接打五折,如果长得像王宝强,直接免单。”

抖音双开功能对流量有影响吗知乎_抖音双开功能对流量有影响吗知乎怎么关闭

  财经类的新闻也在讨论王宝强本次事件所带来的财产损失……

  一切都源于王宝强8月14日凌晨所发布的一则离婚声明。

  这样的一则声明转发61万+,评论195万+,点赞417万+。

  就是这样的一则声明引爆了网络。

  百度指数:

  从百度指数上来看,王宝强,马蓉的搜索数量在8月14日以后呈爆炸式增长,甚至“王宝强经纪人”这一词条也出现大幅度增长。

  微博热搜:

  如果看微博热搜的话,就会发现,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躲开“王宝强”(至少这几天是这样)。

  微信、百度贴吧、今日头条、新浪网,各种的媒体平台上都在讨论,但讨论最多的地方还是微博。

  作为一个认真严肃不八卦的自媒体(一本正经脸),不想深究王宝强的家事(但作为群众一旁围观还是不可避免的),倒是想借此机会讨论一下——微博怎么还没死?

  被唱衰的微博:不好意思,我还没死

  微博被唱衰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自从微信这一社交工具异军突起之后,微博就一直不被看好,认为微博已死的声音此起彼伏。

  但事实上,微博不仅没死,还活得有声有色。如果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近半年的小米手机5发布、谷歌AlphaGo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等事件,几乎都是在微博上首先被爆出来的,然后在其抖音双开功能对流量有影响吗知乎他诸如微信朋友圈、门户网站、贴吧论坛等进行二次传播,但微博一直是信息传播的主战场,许多的吃瓜群众都愿意在微博获取信息。

  这一点从微博最新发布的2016年二季度财报可以证明:截至第二季度末,微博月活跃用户达2.82亿,连续九个季度保持30%以上增长,其中,移动端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40%。在商业化方面,第二季度微博实现营业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36%抖音双开功能对流量有影响吗知乎;盈利同比增长246%,创下历史盈利新高。

  纳斯达克的官网数据也显示微博的每股收益在二季度出现大幅增长,直接从一季度的0.03美元增长到二季度的0.12美元。

  这样的财报,很难让人再认为“微博已死”。

  可能有人会说微博是一个社交媒体,他的开放性让用户会在上面进行讨论。但是不要忘了,微博的开放性并不是独有的。如果认真回忆的话,开心网,人人,天涯,这些产品都具有开放的属性,他们也都火过一段时间,但为什么现在只有微博活了下来抖音双开功能对流量有影响吗知乎

抖音双开功能对流量有影响吗知乎_抖音双开功能对流量有影响吗知乎怎么关闭

  大V策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微博被唱衰是2011年左右的事情,在微博初期(2009年到2011年之间),微博有意地扶持大V,推荐或者热搜经常是向大V倾斜。大V策略给微博聚集了很多的人气,在很短的时间里聚集出超乎想象的吸引力。

  蜜月期过后就是痛苦,在2011之后,微博就在走下坡路,而此时微信公众号的出现让许多的大V转战微信,微博忽然之间没有了什么内容,唱衰微博的声音就是这个时候出来的。

  许多社交网站都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开始时新用户不断涌入,网站规模迅速壮大,但终因为用户扩张带来整体内容质量下降,导致高价值用户持续流失,最终整个网站都失去了吸引力。开心网、人人网、天涯论坛等都经历了这样升温后又降温的过程,而豆瓣、知乎等社交产品也面临着此效应的影响,知乎上不乏一些关于高价值用户(所谓大V)离去的话题讨论。

  正应了那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巨量贴效应:资源就那么一点,到底怎么分?

  前腾讯微博开放平台徐志斌从BBS中发现的:当一个点击量评论数超多的贴子(巨量贴)出现后,该贴流量暴涨,但随后整个BBS会归于一种低于平均流量的状态。巨量贴吸引了这个论坛里的大多数眼球,这造成其它发帖的人在那个时间段一种挫败的情绪:几乎没人看啊。从而导致后续发帖热情不高。

  巨量贴效应同样会出现在微博中,这就是大V效应。在微博总体流量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还算好,因为总有大批新用户加入。但到了2011年的时候,整体微博用户量不再增加,总流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大V简单一句“喂”都能吸引海量关注时,粉丝量不过几万十几万的所谓中小V就有很强的挫败感——他们缺乏被关注到的可能性。

  (插播一句:巨量贴效应或者是大V效应其实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类似的对比——荷兰病。荷兰病(the Dutch disease)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荷兰病的出现就是因为某一部门过于突出,挤占了其他部门的资源。)

  也就是说,微博扶持大V的策略在初期吸引来了许多的用户,但在用户不再增加的情况下,这一策略让中小V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挤压,再加上2011年大批的大V转战微信,最终微博出现了鸡飞蛋打两头空的局面。

  去中心化:让中小V们刷出存在感

  从2013年开始,微博痛定思痛,决定调整大V策略,而偏向中小V。这些人虽然每个人被关注的量不会太大,但中小V毕竟数量极多,而且也不太可能出现短时间里全部撤退。这种某种意义上的去中心态势,能夯实微博的基础。

  微博重心从大V逐步转向草根,对普通用户和中小V的一次强烈推动。相比长期把持话语权的名人、媒体等大V,普通用户的曝光提升对长期感觉“得不到重视、说话没人理”的普通用户很有吸引力。

  如果找一个类比的说,大V就像是教堂,而中小V则更像是集市。教堂宏伟巨大,在礼拜日的时候会有很多的教徒来听牧师传道,但平时却门可罗雀。集市则不一样,虽然没有巨大的建筑,但集市里的众多小贩是人们每天光顾的重要理由。微博的策略转变就像是从一个教堂变成一个集市。

  当然,微博能够挺过当初的艰难时期除了从大V向中小V转变这一策略的变化之外,还得益于其他的一些尝试,比如加入秒拍,直播这些功能来提高用户的粘性,但大V策略的转变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应该属于至关重要的。

  关注公众号JustSay剧说(JustSayJuShuo)

标签: #抖音双开功能对流量有影响吗知乎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

服务热线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服务热线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